石头上种树|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变形记之路_亚洲第一天坑1958_客户端04.24.62

时间:2024-08-19 阅读:1383 评论:0 作者:xxx

眼前的“亚洲第一天坑”,醒目而震撼。

从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观景台上俯瞰,东西长2200米、南北宽550米、最大落差444米、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“矿冶大峡谷”,犹如一个巨大的黑色“伤疤”,静静地沉睡在山谷之中。

峡谷周围,绿树成荫,鲜花盛开。每年春天,当这里漫山遍野的万亩槐花林变成一望无际的花海,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客纷纷前来踏青、赏花,留下感叹:“空气真新鲜啊!”

30多年前,这里是堆积如山的废弃矿石;而今,这里是拥有亚洲最大硬岩绿化复垦生态林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。

近日,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,70岁的大冶铁矿退休职工巫东明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了一副竹板,一阵阵响亮清脆、声声悦耳的竹板声随之响起,诉说起“在石头上种树”的故事。

石头上种树,铁矿山重披绿装

“半城山色半城湖”。黄石之美,美在山水。这座被誉为“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”的城市,却曾经戴上了“光灰城市”的帽子,生态环境极为脆弱。

作为我国近代第一座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,大冶铁矿在黄石乃至中国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——1890年,湖广总督张之洞大兴洋务,创建大冶铁矿;1958年,重建的大冶铁矿投产后成为全国十大铁矿之一,被誉为“武钢粮仓”。

1958年9月15日,毛泽东同志视察大冶铁矿,这是他生平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。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广场中央,毛泽东的塑像手托铁矿石,寄予着对这座新兴重工业城市殷切的期望。

然而,大冶铁矿因矿而兴,也因矿而饱尝环境污染的苦涩。因长期采矿,山体疤痕累累、寸草不生,一年四季尘土飞扬。

“以前,大家根本不敢穿白衬衣到矿山。那时候的天空是灰蒙蒙的。”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说。

“谁破坏,谁复垦”。20世纪80年代中期,国家出台了《土地复垦规定》。“什么叫复垦?就是重新恢复原来的面貌。”巫东明回忆说。

从那时候起,大冶铁矿的职工们上山植树,但是,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。“植树的时候,选树苗特别难,到处都是石头,谁在石头上种树啊?”巫东明说。

要在“石头上种树”,谈何容易!当时,大冶铁矿发动全矿职工,四处寻找能在石头上存活的树苗。

“刺槐!这里适合种刺槐!”大冶铁矿联合相关科研院所经过反复尝试,最终发现了成活率较高的刺槐适应这个恶劣的环境。

后来,大冶铁矿人一年一年地种刺槐,死了就补,不停地种,挖山不止,植树不已,跟愚公移山一样,最后慢慢就形成了现在的万亩槐花林。

铁矿山,从此重披绿装。

如今,曾经荒凉的废石堆变成了绿林花海。每年4月,远远近近慕名而来的游客,观赏着无数红的、白的槐花美丽绽放,感受着大冶铁矿人在“石头上种树”的绿色奇迹。

青山绿水重现,群众尽享生态福祉

在“石头上种树”只是第一步。

阎红勇介绍,大冶铁矿后来趁热打铁,大力实施“见缝插绿、回填植绿、破墙透绿”,走上了“修复环境、改造环境、治理环境、再造环境”的科学发展之路,形成了“矿在园中、园在绿中、绿在画中”的生态环保格局。

夏末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,市民和游客们在郁郁葱葱的槐树下或悠闲散步,或拍照留念。“那时候我们种树,每个人都有任务,拿个蛇皮袋子,装满土,背到山上……”在公园里,巫东明和人们说起“石头上种树”的故事,总是滔滔不绝。

以前,因为环境的原因,人们都想离开矿区,到其他地方买房子。“现在铁山变得越来越宜居了,这么好的环境,谁还想走呢?”巫东明说。

不仅是大冶铁矿发生了巨变,近年来,黄石针对全市400多处工矿废弃地,加大了垦荒植绿、生态修复的力度,推动矿区生态修复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黄石确立了“生态立市、产业强市”战略,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,以绿色绘就发展底色,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。

2018年10月,黄石再添一张靓丽的城市新名片——国家森林城市。从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,到国家森林城市、中国十大经济转型示范城市,黄石实现了由工矿城市向山水林城、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生态宜居森林城市的转变。

大冶铜绿山上,生长在藏有铜矿石的山野里的铜草花依然绽放,多年开山采矿留下的“生态伤疤”重现勃勃生机。

从地下到地上,从黑色到绿色,黄石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生态转型之路。一幅“半城山色半城湖”的美丽画卷,正在黄石这个3000年矿冶古都徐徐展开。

目前,黄石市森林覆盖率38%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%,长江黄石段Ⅲ类水质达标率100%,空气优良天数长期保持在300天左右。

如今的环境好了,每天晚饭后,巫东明的很多老同事都会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走走看看。“空气好了,环境美了,大家现在都喜欢到公园休闲。”见证矿山巨变带来新生的巫东明说。

出门见绿,开窗即景,处处青山绿水。如今的黄石,天更蓝、水更清、空气更清新,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态福祉。
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shuiniuav.com/zixun/22.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!